沈陽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
1925年6月中旬,“六十”反帝愛國運動后,奉天(即沈陽)大中學校被奉天軍政當局強令提前放假,學生們被迫離;丶。奉天城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不僅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1925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建立起沈陽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奉天支部。
開辦暑期學校
1925年7月中旬, 一個名為“暑期學!钡亩唐趯W習班,在奉天小河沿盛京醫院開課了。
“六十”運動后,共產黨員任國楨、吳曉天繼續在奉天開展創建黨的地方組織的工作。在奉天基督教青年會干事蘇子元、閻寶航的支持下,任國楨、吳曉天決定由奉天基督教青年會和奉天學聯共同舉辦一個暑期學校,組織進步青年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培養和發展靠近中國共產黨的先進分子,推動建立黨組織工作的實質進展。
暑期學校由閻寶航任校長,聘請任國楨、吳曉天為主講教員,分別講授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學生運動和婦女問題。為避免引起奉天當局的注意,還聘請了留美學者講授銀行關稅等內容。參加學習的學員主要有奉天學聯總會的積極分子和具有進步思想的學生,還有社會主義研究小組的全體成員,以及一些小學教員、店員、職員等,共40余人。
1925年8月,暑期學校因市內各大中學校開學而結束,雖然只開了半個多月時間,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奉天地區的進一步傳播,特別是促進青年知識分子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而加入黨的戰斗行列起到了重要作用。暑期學校結束后,有的同學在扇子上寫下自己的座右銘:“我們的導師是列寧,我們的目的是共產主義,我們的任務是全世界革命!
參加暑期學校的學生,秋季開學后繼續開展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傳播工作。奉天醫專、第一師范、女子師范、第一工科等學校的學生在本校建立讀書會等學習團體,組織廣大同學閱讀進步書籍,討論社會政治問題。
創建奉天支部
暑期學校結束,任國楨與吳曉天進一步開展黨團組織的籌建工作。他們以暑期學校同學會的名義,在奉天醫專召集積極分子集會,成立了一個黨團外圍組織 “革命同志會”,參加的有高子升、吳竹村、蘇子元、閻寶航、張光奇等。
接著,任國楨和吳曉天從進步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陸續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這期間由他們發展入黨的有高子升、吳竹村、李郁階、鞏天民等;入團的有周東郊、張光奇、李正蔚、佟汝勵、蘇子元、李耀奎、屈以誠、趙心田、趙一民、白希清等。
由于各方面條件基本成熟,1925年9月初,中共奉天支部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沈陽地區成立的第一個地方組織。中共奉天支部隸屬于中共北京區委領導,任國楨任支部書記。同時,共青團奉天特別支部也正式成立,吳曉天任書記。黨團員人數共15人。
1926年9月,中共奉天支部改為中共奉天特別支部,其隸屬關系改為由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中共奉天特支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團員轉黨員的指示,將一批早期加入共青團的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張光奇、周東郊、李正蔚等都在這時轉為中共黨員,黨員人數增加到22人。
隨著黨員人數的增加,奉天的基層黨組織也逐漸健全起來。這一時期奉天黨的基層組織有:奉天醫專黨小組、銀行(滿洲銀行、志城銀行、東三省官銀號)黨小組、兵工廠黨小組、學校(滿洲醫大、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女子師范學校、省立第一中學、第四小學等)黨小組。
中共沈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孫剛認為,中共沈陽地方黨組織的建立,使沈陽人民的革命斗爭有了堅強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從此沈陽地區的革命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領導反奉斗爭
1925年下半年,在黨領導下,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奉運動在全國展開。
1925年是奉系軍閥最囂張的一年,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奉系軍閥張作霖窮兵黷武,到處擴充地盤,瘋狂鎮壓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10月20日,中共中央和共青團中央發表《對反奉戰爭的宣言》,指出“奉系軍閥是目前帝國主義用來壓迫中國人民的最主要工具”,號召全國人民一致起來打倒奉系軍閥。
在全國反奉運動的推動下,奉系軍閥內部發生了劇變。1925年11月19日,奉系將領郭松齡在天津發動反奉軍事行動,其宗旨是:排除軍閥專橫,永遠消滅戰禍,促成國家統一,實行民主政治,不與外人訂立賣國條約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郭松齡倒戈事件”。
郭松齡倒戈反奉是全國反奉運動的一部分,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其他進步團體的支持。中共北方區負責人李大釗派遣共產黨員任國楨與郭松齡秘密聯系,推動反奉戰爭。1925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和共青團中央發出宣言,提出要“武裝平民、打倒奉系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建立平民的革命統一政府”。
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北方區委具體部署,中共奉天黨團組織積極行動起來,開展反奉宣傳活動,以奉天共產黨組織的名義印發支持郭松齡反奉的傳單。中共奉天支部在滿洲醫科大學舉行會議,以“奉天學聯”名義發表《反奉宣言》,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張作霖的殘酷統治,開辟東北民主和政治革新的新局面。
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直接插手,出兵援助張作霖,郭松齡倒戈失敗,被張作霖殺害。孫剛認為,雖然郭松齡倒戈失敗了,但這場由黨領導的反奉運動,鮮明地表明了黨的政治主張,使人們尤其是青年學生看清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奉系軍閥相互勾結、以人民為敵的反動本質,進一步動搖了奉系軍閥的統治。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羅學敏